yoguz
查看yoguz 的博客
金钱 : 18255
Level : 0
发帖数 : 1564
最后登陆 : 2019/10/24
注册时间 : 2004/12/13
本文译自smashing magazine,译者@c7210。《精益创业》一书中曾为我们介绍到,小型的创业公司应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在不断地试验和学习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并迭代优化产品,灵活调整方向。 而与之相同的精益用户体验也同样提倡把注意力从交付工作上移开。同样的理念,只是处于不同的领域而已。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基本思路及实践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用户体验设计圈子中的行家们多年来所讲述和提倡的东西。与过去不同,现在人们终于开始懂得去关注这些了。而所谓的精益用户体验(lean ux)本身也不是什么新事物;类似于“ajax”,它们都是对已有概念和技术的一种综合运用方式,这些名字本身更像是“包装”。 企业家或新创公司的创始人一直在为“怎样开发优秀产品”这类问题寻找答案,而我们(ux从业者、研究员、可用性专家们)曾经提供的答案多数都过于复杂了。想想看那些只有我们自己或同行才能听懂的黑话(又称行业术语),譬如可用性测试、用户角色、实境调研、眼动追踪等等。 而精益创业则通过人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回答了同样的问题。例如,我们习惯于说:“让我们安排一次脉络访查(contextual inquiry)吧!”,而通晓精益创业的人们则会说:“走出办公楼!” (相关阅读: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应该做好的五件事) 这种概念包装到底有必要没?我(英文原文作者)觉得有,否则当前不会有那么多公司开始明白ux部门的重要性,也不会有那么多新创团队有兴趣去落实可用性测试、迭代和用户访谈一类的方式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了解精益创业思想当中的一些原则与现有的用户体验研究方法之间的关联。 验证性学习与可用性测试 精益创业思想指出,新创团队不只是要打造有价值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创建可持续增长的业务模式,即eric ries在《精益创业》当中所描述的“验证性学习”。在我对ries进行的访谈中,他也提到“验证性学习”的思路可以帮助决策者们对各种假设进行有效的验证。 而一直以来,在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工作中,我们通常会在产品初期或迭代周期中将假设落实到原型里,通过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来验证产品是否真正切中用户的需求、产品所提供的功能是否能够成为用户乐于接受、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推荐阅读:产品早期的原型设计与用户测试) 相比于“可用性测试”这样的说法,“验证性学习”的概念可以更容易的让决策者们感受到其中的利益所在,他们知道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对想法进行验证。而“可用性测试”通常只会让人联想到“时间与金钱的消耗”、“学术研究”一类。 验证性学习:你相信,如果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找到新大陆,那么你必须通过相关的科学理论及测量方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并根据验证结果不断调整航向。 “开发 – 测量 – 认知”与“思考 – 实现 – 检验” 精益创业的基础运作思路就是将概念付诸到最小化可行产品中,测量用户的反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做出保持方向或转型的决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新创团队必须学会逐渐加速这样的循环。这个循环包含三个最主要的部分:开发(产品)、测量(数据)、认知(新想法)。 对于精益用户体验设计来说,同样有类似这样的一个循环,即“思考 – 实现 – 检验”。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循环当中所涉及的反馈不仅包括外部测量数据,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自己(设计师)的想法。你创造了设计方案,根据内在(自我)和外在(目标对象或需求方)的反馈,进一步产生新的认知,改进设计方案,再次验证并产生认知,周而复始。 这两个循环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无论是从产品整体的角度,还是从用户体验设计的角度来看,害怕对自己所创造的东西进行验证和改进的人在如今是无法立足的。 开发 – 测量 – 认知:怎样建造速度最快的船?试验你的各种想法,测量它们的表现,得到新的认知。 最小化可行产品(mvp)与“尽量早、尽量多的测试” ries在《精益创业》一书中对最小化可行产品(mvp)的诠释是“花最少的力气、最短的开发时间,经历一次完整的’开发-测量-认知’循环”的产品版本。其实长久以来,很多ux工作者一直在提醒上级主管或相关决策者,如果在产品探索和设计阶段解决问题需要花1美元,那么到了开发阶段就会变成10美元,而产品发布之后则需花费100美元。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在产品的概念探索及设计阶段尽量早、尽量多的通过原型进行验证工作。实际上,mvp的本质就是这样一种用来验证假设、产生认知的早期原型工具。 mvp:你想制造一艘大船,不过在一开始,可以先花费最少的建造成本,从小船起步,看看它是否真的能浮起来,然后再一点点扩大完善。 转型(pivot)与迭代(iterate) 想象一下篮球当中的“转身”动作(以一只脚为轴,另一只脚随身体转动),其中一只脚代表团队到目前为止积累下来的经验与能力,另一只脚象征着探索新业务概念的行动。不同于迈开大步冒着的风险开拓新领域,精益创新提倡小步移动,向着不同的方向快速调整。这样,即使失败,后果也不至于过分惨烈,团队仍可迅速调整,继续向新的方向探索。 这也正是我们一直以来在用户体验设计工作中倾向于采用迭代设计模式,或是rite模式的原因(快速迭代测试与验证,rapid iterative testing evaluation)。很多产品决策者曾经认为在产品临近发布时再做可用性测试是最合适的,因为那时的原型看上去更“好”,更容易让用户上手使用。但一直以来,多数用户体验设计工作者都明白,如果他们同意在发布之前进行可用性测试,尤其是产品的首次可用性测试,那么以下情况多半会逐步发生: [ol] [li]最终发现的可用性问题可以列成一个长长的列表。[/li] [li]产品团队也会发现很多产品设计方面的问题。[/li] [li]只有那些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会被提上日程。[/li] [li]严重而难以解决的问题仍会随产品发布。[/li] [li]当团队准备好设计开发下一个版本时,除了之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外,还要面对长长的新功能列表;然后之前问题的优先级再次被降低。[/li][/ol] 而迭代模式则是解决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方案,因为它在整个产品设计流程中引入了快速、多轮、小规模的可用性测试。jakob nielsen多年来一直在推广这一理念。而《精益创业》的作者eric ries则以更自然易懂的方式将这些理念介绍给了更多的人。 转型:你想击败对手,但一招定胜负是不现实的。更有效的方式是一步步的前进攻击,在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只脚着地,并随时做好准备,在攻击无效的时候立刻后撤,继续下一次进攻。 客户开发(customer development)与实地调查(fieldwork) “客户开发”这一说法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steve blank提出的,他也是精益创业的倡导者之一。客户开发的大意是指扩展你自己对客户是谁、客户喜欢什么和需要什么的认知,也就是著名口头禅“走出办公楼(get out of the building)”的所指。在这句话的驱使下,产品决策者和设计师们开始走访潜在客户,观察他们在真实环境当中解决某些问题的实际状况,根据观察结果思考产品的设计方式。 这种方式与传统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方法之间有什么关联吗?当然。ux从业者们多年来就是吃这碗饭的,只是我们使用了不同的说法——人种学、实境调研、生产机制调研、探索性研究…是这样吧? 客户开发:你想和地处远东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不过当你真的到达那里,与当地人进行交流时,你才发现他们想要用茶叶换取的是科技产品,而非你之前认为的金币。 总结 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精益创业的基本思路及实践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用户体验设计圈子中的行家们多年来所讲述和提倡的东西。不过比起后者,精益创业的领军者们在相关概念的推广和普及方面做了很多很漂亮的工作,他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论述了用户体验研究及设计工作在解决公司业务问题时所能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